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钢贸市场融资黑洞:南京下关一女老板自杀--南京镀锌方管

在南京钢贸市场集中的下关区,近日爆出一钢贸市场年仅35岁的女老板丁琴(化名)自杀事件,在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,传统的“准金融化”的钢贸市场融资模式风险警报再度拉响。

“她自杀的准确时间应该在4月26日晚,在南京郊区高淳乡下的一处偏僻居所。我给她做过500万的信用担保,本来今年6月份到期。她名下没有什么房产做抵押,她性格开朗,大家都是朋友,连反担保措施都没有。谁能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呢?我这500万是打水漂了。”南京一家大型担保公司的老总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。

记者了解到,至少有两到三家银行跟丁琴有信贷关系,当然其背后也有多家担保公司的身影。贷款有多少,银行有多少损失,现在还是未知数,相关银行讳莫如深。

“钢材是本大利微的生意,囤货、压库、欠款难免会有风险,这时各种融资手段都要用。她人缘不错,市场内还有几个老板跟她之间在银行有联保关系,也有朋友把房子拿给她去融资,说明信用还一直不错。但谁也没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。现在大家都很急,但束手无策,谁都没办法。”市场内另一位与丁琴常有业务往来且私交不错的女老板告诉记者。

钢材贸易类似房地产,对应的现金流量大,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明显,风险莫测。去年底,南京宇扬集团老板杨军携多家银行的逾亿贷款人间蒸发,其重要的一条融资链条就是钢贸融资。钢材贸易有形成定式的双份“保证金”、“抽头”,被钢市商户称为“保证金”,即入驻钢市的钢贸商户若需要依靠钢市的担保获得银行贷款,则必须向钢市支付一定比例的“保证金”款项,市场以此来组建一个担保公司或者建立一个类似联保的基金会,形成一种风险分摊机制。

这个比例是多少?一般钢材市场对入驻商户的保证金比例为20%~30%,个别比例较高的能达到40%。在申请贷款前,钢材贸易商就必须将“保证金”打到钢市老板的账上,否则贷款肯定下不来;而要拿回这笔“保证金”,需要先行还清贷款。他称,虽然商户都知道保证金制度不合理,但因为银行没有钢材市场的担保,或是由市场组织的联保互保就不批贷款,为了获贷,商户只好同意。然而,并非交给钢市保证金入驻商户就能顺利拿到银行贷款。“雁过拔毛”的除了钢市之外,还有贷款银行。

如果公司实际需要使用500万资金,就必须申请1000万贷款额度。具体做法是:在钢市做担保前,商户必须预付300万(即贷款的30%)作为钢市要求其支付的“保证金”;之后,需要再预付200万(即贷款的20%)作为银行要求其支付的“保证金”。“所以我们这些小老板的资金成本很高,别看她生意做得大,一年几个亿,但真正赚钱并不多。有时没办法只能向亲戚朋友借款,甚至短期借高利贷周转。”市场的一位管理者说。

目前丁琴自杀的原因尚未查明,至于她有无卷入高利贷,上述管理者不置可否,“反正市场内有不少人借钱给她的,年息都在20%~30%间,这是基本行情。”

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南京、连云港等地已相继发生钢贸企业老板“跑路”甚至自杀案件。南京城北的中央门和下关江边4号码头附近,云集大量的钢贸市场。光一个连云港,钢材市场就有十多家。一批来自近福建周宁的小商人利用地方招商引资心切,到处建“钢材市场”,一个人进场,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,甚至把老家一个村上的人都带来,每人名下都办个公司,再凑份子办一个担保公司,办成以后立即把资金抽走。一边从事所谓钢材贸易,弄块地建几排门面房,搞个大仓库,再弄批钢材相互之间倒,制造现金流和交易的繁荣景象,另外通过空壳的担保公司向银行融资贷款。光一个连云港,包括交通银行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,至少有20亿以上的信贷资金深陷其中,“这个地雷随时可能引爆。银监部门已多次进行风险揭示和排查。”当地接近监管部门的一位人士介绍。

记者不久前在苏北采访时,一位领导同志谈及钢贸市场遍地的乱象时说,这都是招商引资、盲目做大GDP种下的“恶果”。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钢材的准金融属性,把钢材市场异化成为融资平台。这些商人忽悠地方官员,说办个钢材市场动辄年交易量几百亿,地方领导一听上两个市场就几百亿,GDP也好、现代物流、服务贸易什么指标都上去了!于是批地给减免税,一群赤脚的光溜溜的骗子进场,相互对倒做出很吓人的交易量,而不明就里的银行为了做业务,也一股脑儿扎进去,还专门设计出什么“融资共赢链”的钢贸融资新模式,结果有些市场一夜之间人去楼空。大赢家只是那群骗子,上当受骗、受害的只是当地政府、银行和抵进了身家性命的高负债经营者。